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Facebook Twit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教育 >> 正文

人民日报凭栏处:抓住职教发展的“灵魂”

发表:2017年12月28日 13:43     点击率: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与“为国家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两个核心目标。2014年以来,我们正经历着一场围绕实现“人生出彩”与“人才红利”的深刻教育改革,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

我国职业院校众多、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差异性大,其社会作用和整体效益的发挥既要靠明确的政策信息来协调行动,更要靠先进的职教思想理论作指导。这就需要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比如,仅注重教育自身发展还不够,必须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发展中体现职业教育价值;仅教育部门、教育系统自身改革还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参与;仅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还不够,必须面向所有有学习需求的劳动大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职业教育重大决策的主导思想是改革。改革职业教育,就是要打破就教育论教育、就教育改教育的老模式,站在社会层面,着力发挥市场机制、确立需求主导地位、唤起多方协同治理,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改革管理体制,让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成为常态。政府主要职责是保基本、促公平,完善投入机制、改善就业和用人政策、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使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并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从而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履行校企合作主体权责。

改革办学机制,形成职业学校、职教集团、企业培训及社会培训共同发展的格局。这就需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健全企业参与制度,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建设生产与教学功能结合的公共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自办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活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培养既怀有一技之长、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又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职业人才。这就需要突破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学龄教育的固有模式,探索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普遍要求,以行业特征、生产特点、技能要求与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弹性、灵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职业教育标准和评价制度,按照职业教育本质规律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和标准。这就需要建立符合社会客观需要,能够与职业准入、岗位规范、技能标准、职业人才评价制度相衔接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制度,实行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并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改革学制及招生制度,让“学习者”向“职业人”转换。由于完成这种转换的学习需求者多种多样,使得教育供给侧提供的学制、专业与课程内容必须差异化、个性化,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再单纯地以高中阶段教育或高等教育普及者的身份出现在教育体系中,而是要更多地出现在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体系内。为此,必须实行多元学制、弹性学习制度以及多样化招生方式。

改革就业制度,实行有助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就业制度。“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用人导向,是“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基本保障。就业制度建设有赖于各级政府,就业环境优化有赖于全社会参与和行动,就业竞争力形成有赖于职业院校对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让惯性思维阻碍改革。所谓惯性思维,就是学历思维而非职业思维、学科思维而非实用思维、升学思维而非就业思维、校本思维而非人本思维、管理思维而非服务思维、供给思维而非需求思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围绕“人生出彩”与“人才红利”的这场教育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人民日报》(2017年07月27日18版)

上一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文化价值取向:德技一体
下一条:《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重启

关闭

  •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山海路369号
  • 招生电话:0633-8672222 8672345
  • 船员培训电话:0633-8318008
  • 学院邮箱:office@rzmevc.com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

  • 抖音号rzmevc

Copyright 2015-2019 永利集团·(304am-VIP认证)官方网站-Green app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21059号